• 科技管理系统
  • 详情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仪器仪表技术创新实施方案(2020-2023年)》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31

各区县(自治县)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重庆市仪器仪表技术创新实施方案(2020-2023年)》已经市科技局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19年11月12日

  
  重庆市仪器仪表技术创新实施方案
  (2020-2023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制造2025》和《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根据《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等文件要求,加快促进我市仪器仪表产业提质增效、补链成群,推动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的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战略机遇,以提升仪器仪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主线,从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器件、仪器仪表整机、装备与系统等产业链上下游为主攻方向,着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构建产业创新生态、布局创新平台、引培高端人才团队,推进仪器仪表产业由生产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型升级。
  (二)基本原则
  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我市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目标,选择工业自动化、安全环保等具有相对优势的仪器仪表领域作为突破口,重点解决制约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和创新生态问题。
  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遵循仪器仪表产业特点,加强技术创新力度,探索工作推进、政策保障方面的机制创新,形成政府主导、市场驱动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差异化布局与阶段性突破相结合。结合我市仪器仪表产业雄厚基础,差异化布局工业自动化、科学仪器、环境监测、安全保障等领域仪器仪表,分阶段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共性技术平台搭建、成果转化与应用,建设全国领先的仪器仪表产业集群。
  政府引导与龙头企业带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围绕重大产业化项目,支持和鼓励开展自主可控的先进技术创新,鼓励龙头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二、发展目标
  以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重点,着重于全产业链的系统推进;解决行业主干产品智能化、网络化、可靠性、安全性等关键问题;完成一批高精度仪表和新型传感器的自主设计、研发及产业化;重点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物联网、环保和食品安全、文物保护和传承等领域需求;建立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行业自主创新及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到2022年,将重庆打造成为国家智能仪器仪表技术创新中心,建成仪器仪表领域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国家级及省部级平台不少于10个,开发仪器仪表高新技术产品不少于100个,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工业自动化仪表、工业无损检测、精密惯性导航等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打造仪器仪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三、重点任务
  (一)关键基础材料
  面向工业、航空航天、海洋、医疗、汽车、消费电子等应用领域高端仪器仪表对高性能特种功能材料的需求,开展新型压电薄膜与陶瓷材料、热释电敏感材料、温度敏感材料、气体敏感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聚合物材料、光电材料等新型敏感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开展微观组织结构、原理分析、材料改性、性能评价、服役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等关键技术研究;攻克硅基、闪烁晶体、碳化硅单晶、压电单晶、耐高温绝缘材料、溅射靶材、合金材料、贵金属精密电阻与应变电阻等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开展合金高纯冶金、热处理工艺、电学力学性能研究、合金轧制塑性变形及高精密冷轧工艺等制造技术研究;开展磁流变弹性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智能材料、催化材料、异性多层复合材料、异质结构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的研发,研制高性能、高稳定度的新型前沿新材料。
  (二)核心器件
  开发高性能光、声、电、频率、时钟等核心关键源部件。开展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设计、窄谱宽外腔锁定等技术研究,研发高性能半导体激光光源;突破电声转换新结构设计、声束定向聚焦调控等关键技术,研制高精度、大功率、集成化等系列超声源;聚焦多源异质异构能量收集、自适应阻抗匹配等关键技术研发,研制高效、稳定、可靠的特种自供能电源;研发高频超宽带频率合成、超宽带捷变频等关键技术,开发5G频段、毫米波频段、太赫兹频段等系列频率源;突破原子钟表头三维集成与伺服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制芯片级原子钟。
  研发高性能微型化水听器、MEMS麦克风、MEMS超声流量传感器、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等声学传感器,研发CCD图像传感器、CMOS图像传感器、平衡光电探测器、InGaAs雪崩光电探测器、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石墨烯MEMS图像传感器、深紫外日盲图像传感器等光电传感器和探测器,研制小型化高精度陀螺仪、加速度计和姿态传感器等惯性传感器,研制高精度MEMS谐振、压阻、高温等系列压力传感器,研制高精度气体传感器、离子传感器、人体体征传感器等生化传感器。
  面向核工业、核医疗、工业CT等领域应用需求,突破特种晶体材料生长、光电转换器件耦合、微弱信号远距离传输等关键技术,研制中子探测器、X射线探测器、γ射线探测器等核辐射与高能粒子探测器。
  (三)仪器仪表整机
  3.1工业自动化仪表
  面向流程工业大数据、智能化应用需求,攻克仪器仪表智能感知技术、自诊断技术、网络化技术,研制具有自诊断、自学习、自适应和网络服务能力的智能化测量、控制类仪器仪表;攻克高灵敏度传感器研制技术、电磁流量计高频励磁驱动技术,研制高精度压力变送器、电磁流量计等产品;开展超低温控制阀结构设计与密封、压缩机防喘振控制、高安全要求保障等技术研究,研制高端智能执行机构、智能阀门定位器、高性能超低温控制阀、高可靠性防喘振阀产品;攻克多批量、多品种仪表自适应装夹技术、仪表标定系统参数自配置自修正等关键技术,研制自主可控的批量化智能标定系统。
  3.2科学仪器
  满足我国石油、化工、环保、生物化学、医药卫生、食品工业、安全等行业科学研究的迫切需求,攻克色谱、光谱、质谱等分析技术难题,研制微型化、高精度光谱仪、气相色谱仪以及电子显微镜等科学仪器。研究气相/液相色谱、光谱、质谱类仪器紧凑型核心部件高密度集成技术;攻克高分辨率、高分离速度、高灵敏度及温度控制等技术,研制稳定性、灵敏性、多用性和自动化程度高的色谱分析产品;突破微光学系统设计、光谱信息获取与处理、系统一体化装调与标定、系统配套专用软件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微型光谱仪;攻克粒子源和质量分析器关键技术,研制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微小型便携式质谱分析仪;开展聚光镜球差校正器、场发射枪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噪音小、色差小、分辨率高的电子显微镜。
  3.3专用仪器
  流程制造用仪器仪表。面向复杂流程工业生产检测需求,攻克高温、高压、高湿、高尘、高污染、强腐蚀等工艺环境及电磁、爆炸危险、极限高低温等现场环境与气候条件下取样及预处理、光谱分析等关键技术,集成专用智能化数据处理、自动控制、通信等技术,研制多参数、高可靠、小型化、有害物安全检测分析仪。
  环保监测用仪器仪表。面向环保领域监测应用需求,攻克气体在线取样、背景气体干扰消除、微弱信号获取与处理、散射颗粒特异性分析等关键技术,研制出烟气、粉尘、VOCs气体检测装置及应用系统、微生物电化学BOD测试系统、颗粒物微质量及源识别在线分析仪、PM 2.5检测及呼吸性粉尘检测仪、汽车尾气遥测平台;攻克重金属、有机物等生物综合毒性识别、溯源等关键技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土壤多参数快速检测仪、水质多参数监测仪及原位监测设备。
  安全监测用仪器仪表。面向大型基础设施、结构装备等领域安全检测需求,研制大型设施非接触测量仪及应变监测仪,实现远程实时安全监测;攻克复杂工况下时序视频图像特征的实时处理、变化规律分析、微弱特征提取等关键技术,研制高精度视频检测分析仪;攻克复杂地物光谱信号传播环境下的光谱图像背景噪声抑制及畸变矫正、多视场光谱图像拼接、高维光谱信息特征提取及高精度光谱图像分类等技术,研制高精度、大视场、宽波段的机载高光谱遥感成像及分析系统。攻克多通道、大动态范围、高速触发同步数据采集与存储技术,分布式地震数据采集组网技术,研制便携式地震仪;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太赫兹显微成像检测仪等安全检测仪。
  计量监测用仪器仪表。面向水、电、气、热、油等领域计量监测需求,开展仪器仪表通讯技术、计量数值分析、漏损检测技术研究;研发高准确性、宽量程比的智能计量仪器仪表终端、通讯模块以及计量监测智慧管理平台,实现计量检测仪表的智能化和网络化。
  (四)装备与系统
  面向国家对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的要求和严格标准的实施,开展适于燃煤电厂烟气的在线监测设备研制,制定检定规程和标准,突破超低浓度SO2和NOx的先进传感器件、颗粒物检测技术、信号处理算法和监测数据系统的智能管理,研发自主可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EMS监测系统,在燃煤电厂进行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面向流程工业和环境保护领域水质检测市场需求,开展流程工业、地表水、环境保护水质检测装置及集成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极谱法、比色法、连续光谱分析等主要水质分析技术,重点突破信号获取与处理、在线自动取样、光机电算控一体化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制出高分辨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常规参数、COD、氨氮、TN、TP、TOC等水质检测装置及应用系统,并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针对航空、航天、航海领域对环境监测系统和设备小型轻量化、免维护、智能化的发展需求,开展随体发电与极端环境检测技术研究,研制航天自供能多参数测量、侧扫声纳、水下成像声纳、多波束测深声纳、水声通信、微纳传感探测、组合导航等关键系统和温盐深测量仪、磁力仪等关键装备,在卫星遥测、空间通信、气象服务、天体观测、海洋勘探、海洋交通运输等领域开展应用。
  面向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自动检测仪器及装备的需求,提升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水平,开发轨道交通梁桥系统关键构件检测仪、线形自动检测系统、梁面缺陷自动检测仪、接触网磨耗及异常检测仪、自动限界及线路隧道异常检测系统等轨道交通梁桥系统智能检测仪器及装备。
  面向无损检测技术由定性测量向高分辨、定量化、智能化定量测量快速发展的需求,开展厘米级厚度工件内部晶体取向分布均匀性的快速无损检测、实时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高分辨率高能射线工业CT和超高分辨率微纳CT技术研究,研制在线式内部织构分布均匀性的无损检测仪,研制微米、纳米焦点X射线源、高分辨平板探测器、精密转台、高性能图像重建与处理软件等关键部件,开发高能和高分辨率CT系统。
  四、保障机制
  (一)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源头创新。
  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源头优势,投入财政资金支持仪器仪表领域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同时通过组织实施仪器仪表主题专项,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带动各方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激发社会研发投入,鼓励区县(开发,区)加大对仪器仪表领域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为全市仪器仪表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支撑。
  (二)统筹布局产业园区,构建创新生态。
  整合市内外仪器仪表优势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培育或引进一批领军企业,布局一批仪器仪表产业园区,依托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璧山高新区等产业园区建立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平台载体等多维度,建立健全仪器仪表产业协同创新机制,构建良好的产业科技创新生态,加快高端仪器仪表从研发到量产的产业化过程,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三)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优化布局创新平台。
  支持企业加强与国内外仪器仪表领域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整合市内仪器仪表产业“政产学研”多方资源,培育引进新型研发机构,组织成立重庆仪器仪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川仪自动化、声光电、四联、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优势单位,优化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构建多主体、多层次的仪器仪表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四)引进培育人才团队,集聚人才规模。
  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和龙头企业,有计划、有渠道集聚高端、紧缺人才,培养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团队,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携带科技成果来渝创新、创业,提高高端人才“绿色通道”享受人才引进相关支持政策,建立梯级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和支持在渝高校加强仪器仪表学科建设,加大仪器仪表高端专业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加大高校人才培养规模。积极支持企业通过开展众创、众包、众筹等内部孵化模式培养企业优秀研发团队。创造良好产业环境和就业条件,降低本地高校培养和企业人才流失。
  (五)落实科技金融政策,支撑产业升级。
  用好多层次、全覆盖、高效率的投融资体系,推进投融资体系与创业体系的有机衔接融合,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仪器仪表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引荐金融机构和基金公司按市场规律运作,支持重庆仪器仪表企业股改上市、并购等手段,培育仪器仪表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的科技型企业。


       (原文链接:http://kjj.cq.gov.cn/View.aspx?id=27055